找到相关内容3178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上之种子义

    种子,不应道理。」这  就是简除外道等,执唯有一个原因,能生一切差别不同果法  的邪执,说既是一,果应,果既有种种差别,因也应当  有种种的不同。或是简小乘有部的主张,色心互为缘义。  疏钞  ...体,始时来,性虽本有,而由染净  ,新所熏发。」  楞伽经等:「诸有情,本有五种姓。」  瑜伽论:「地狱成就,三无漏根,是种非现。」  上面所引的经论,前三种是通证有无漏种,后二是唯证  无漏种。...

    雨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0.html
  •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

    自在运转,或分别起----不仗本  质----,或俱生起----仗托本质----,故一切种子所托外质  ,则有有无不定,疏所缘缘亦随之或有,或也。此即谓分  起不仗本质,疏所缘缘;俱生起仗托本质...意谓眼等六根由此增上力用  ,于色等六境,心心所法得生故。男女二根以身少分为性,  是身根所摄故;此二根由增上力用,于子孙等胤流轮不绝。  杂集谓之产生增上,或名种族不断增上。命根体性,乃  以第八...

    雨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2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  谈「十八界」时再说。  意处是「法」进入的根门,「意根」指的是认知能力,分别  能力,思惟能力等,原始经典,部派佛教都认为「意」与「心」  、「识」。  [7]「色处」(`rupa ...」、「五  境」与「表色」,「五根」者,所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「  五境」者,所谓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「色」有二十种,即青、  黄等十二种显色,与长、短等八种形色,「声」有八种,如执受  大种等,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他人,是自归依也”。“汝今当信,佛知见者,只汝自心,更佛”。“一念迷佛是众生,一念悟众生是佛”。总之,现实个体的主观心灵扩充出去成为了世界的主宰。   中国禅宗的“心性论”,从根本上看,是对于现实...四言诗偈,开头两句就是:“至道难,唯嫌拣择”。其意思就是说,求佛法者、体悟禅要的人,最忌讳的是有意分别、刻意寻求。认为行禅者只有放下思想包袱,任心自在,才算得上适道。这样的思想主张,其实是早就浸透了之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都是平等的,不应有高下优劣之分。他还用一年四季比喻四宗互不可缺,说:“夫四宗共传一佛之旨,不可缺也。然佛以一音演说法。教中谓惟一佛乘,三,安容有四宗之耶?谓各擅专门之,非一佛乘也...即合禅教律归于净土一门。他的这种思想实际就包含着禅教一致,禅净一致的内涵。认为禅教不可分裂,关键在于根机。禅净之间“应机不同而功用。”对教门分宗的关系,元贤指出,如禅宗&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宗密传法世系的再检讨

      铭,就有唯忠「一名南印」之语﹔荷泽寺神会的塔铭(第八  世纪撰写的),就已称神会为「第七祖」﹔刘梦得赠宗密和  白居易的诗中,也有「自从七祖传心印」的说法。这怎么能  说宗密所传,当时再证呢﹖...根据他对唯忠考证而推论出来的。因  为没有直接的证据,我们可以存而不论。  智如的情形又是如何呢﹖胡氏说﹕「此一代,现在没有  资料,我颇疑心此一代是根据的,是宗密捏造出来的。」  (注13)智如的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471334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师云:“还可趣向不?”泉曰:“拟向即乖。”这“平常心”三字就是指平常日用事,即是大道之所在。其或不然,一息不来时,躯壳尚在,怎么不会言笑运动?庞居士悟道偈云:“日用事,惟吾自偶谐...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“茶”字,而只有“荼”字的记载,直到《茶经》的作者陆羽,方将“荼”字减一画而写成“茶”,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。  神农说:唐代陆羽《茶经》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的能力藏于一切众生的生命中,“心外一法,尽是觉心”;同时又具有恒照性,犹如摩尼宝珠那样,恒时地在起用,放出光明,对事物行为有所觉知。宗密把这种“真灵之性”关联到“知”方面去,甚至把“心”与“知”...”有何关联?他说:  念体上,自有真知,非有知。知即心体也[5]425。  达摩善巧拣文传心,标举其名(心是名也),默示其体(知是心也)[5]615。  “心”只是名,“知”才是体。在这个方面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》卷一二六)  张籍<和陵司业习静寄所知>云:  幽室独焚香,清晨下未央。……逍遥事,不似在班行。(《全唐诗》卷三八四))  严维<春和独孤中丞游云门寺>云:  绝壑开花界,耶溪极上源,光辉三独坐...无边处定」「所有处定」「非想非非想处定」),但四禅八定尚未出离三界,小乘禅者必须再修「灭尽定」以超出三界生死进入涅盘妙乐,也就是六神通之「漏尽通」。  小乘禅法之「止观」说方面,「止」(Samatha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禅是生活的宗教——耕云先生在中国佛学院的讲演

    千般恨不销,到得原来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”这是什么?以有言显无言。说了,但是意犹未尽。因此说禅宗的确可以激发我们的性灵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作我们自觉的桥梁。否则的话,就只能叫做知识。 ...报告师父,我在这里因缘不契,我要到的地方学法去了。”在临济辞行以前,首座就跟黄檗先通了气,他说临济这个人根器很好,将来会成为一颗大树为天下人遮荫,你老人家可要好好引导啊!这时黄檗见临济来...

    何明乾 吴明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073456.html